价值投资人在对一间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时会使用许多方法,常见的有市净率、EV/EBIT、EV/EBITDA企业价值倍数…等,这几种方式。
这篇文章野猪介绍EV/EBIT、EV/EBITDA企业价值倍数,这是一个跟市盈率(PE Ratio)很相似,同样具有企业估价功能,但是比市盈率更详尽的概念,在国外许多投资机构会运用这个公式对企业进行估价与评比。
本文野猪会告诉你:
· 企业价值(Enterprise Value)是什么?
· EV/EBIT是什么?
· 企业价值倍数EV/EBITDA是什么?
· 企业价值倍数EV/EBIT、EV/EBITDA 快速重点整理
企业价值(Enterprise Value)是什么?
企业价值(EV)=市值 + 总负债 – 总现金
在介绍企业价值倍数(我们称呼时通常直接念它长长的英文 EV/EBITDA )之前,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企业价值(Enterprise Value , EV),企业价值是一种股票市值以外的公司价值估算方式,常被视为是收购一家公司的代价(估算出的价值是市场主观认定的价值)。
因为收购一间公司时,收购方要承担这间公司的负债(但可以取得现金资产),与股票市值不同的地方是企业价值会将负债、现金资产纳入考量,企业价值EV的计算方式,是将公司普通股的市值加上负债、少数股东权益及优先股的价值,之后再减去现金及约当现金,
野猪提示:
简单来说,就是你用市价把整间公司买下来,然后还掉负债,不过因为你还会拿到企业帐上的现金,所以减掉现金。EV就是你无负债买下这整家企业的成本。
跟传统市盈率计算差别在于,传统衡量时只计算市值。但是EV则是除了市值以外,把债务、现金也考量进来。可以减少企业高度杠杆带来的评估误差。
EV/EBIT是什么?
税前息前利润(EBIT) = 营业收入 – 营业成本 – 营业费用 + 营业外收入(支出)(或是 税后净利 + 利息+税)
EV/EBIT=企业价值(EV) ÷ EBIT
EBIT(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)称为税前息前利润,意思是公司未扣除所得税、利息费用前的盈余,
而 EV/EBIT的概念是由著名价值投资者Joel Greenblatt(葛林布雷)所提出的,意思是将企业价值(EV)除以EBIT,得出来的数字包含了折旧、摊销,两者相除后,可以用来衡量一家公司盈利收益的财务比率,意思是把企业买下来所需付出成本相当于它税前息前利润的倍数,倍数越大代表代价越高,倍数越小代表越划算。
适合用来分析资本密集型的企业,因为折旧是它们真正的经济成本。
EV/EBIT的特色:
· EV/EBIT倍数可作为财务比率,用来衡量公司的收益率。
· EV/EBIT倍数越低对投资人越有利,代表这间公司的债务水平较低、现金量较高。
· EV/EBIT倍数让投资人能够比较不同债务与税率公司之间的收益率,因为公式排除了这些差别。
一般来说,如果计算出来的EV/EBIT数值小于10,被视为价值可能被低估了,但不能直接依靠EV/EBIT来选股,建议还要搭配其他分析方式一起评估。
企业价值倍数EV/EBITDA是什么?
EBITDA = 税后净利 + 利息 + 税 + 折旧与摊销
企业价值倍数(Enterprise Value Multiple)=企业价值(EV) ÷ EBITDA
EBITDA (Earnings BeforeInterest,Taxes,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),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是「税前息前折旧摊销前的获利」,从公式中可以发现EBITDA将利息支出、税务、折旧及摊销的影响删除了,原本税后净利要把这几项都扣掉,但EBITDA把它加回去、排除这几项的影响。
企业价值(EV)是市场主观认定的价值,而EBITDA则用来衡量公司的获利表现,这个表现跟税后净利和EPS不同,因为它排除了利息、税、折旧、摊销。
好处是在评估获利能力时,不会被一些过去高度资本支出遮掩。
EV/EBITDA算出来的倍数,和市盈率概念相似,可以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相对价值。
EV/EBITDA的特色:
· EV / EBITDA倍数是用来衡量企业价值的比率,评估时一般建议与同一行业中的相似企业比较。(但我觉得这指标相对市盈率来说更有不同产业间泛用性)
· EV / EBITDA可能会因不同行业而有差异,但一般来说,高成长行业的企业倍数较高,因为估值高,而成长缓慢的行业企业倍数较低,这点特性和市盈率也一样。
要用P/E、P/B还是EV/EBIT、EV/EBITDA?
评估一间公司的企价值时,建议不要单一使用,其实不同企业特性适用的评估方式不同。
这里面,P/B(市净率)比较特别,适用衡量亏损、景气循环型的企业,而P/E市盈率、EV/EBIT、EV/EBITDA,则是特性相似,只是分子分母选用的内容略有调整而已,用来衡量获利稳定或成长型企业皆可。
野猪的看法是,你嫌麻烦就用P/E,不嫌麻烦可以用EV/EBITDA,可以得到更有参考性的数据。
在应用上数字高低是其次,最主要是不同企业之间可以做比较评估。
野猪提示:EV/EBIT、EV/EBITDA的使用限制
和市盈率一样,EV/EBIT、EV/EBITDA其实并没有绝对的数字高低标准,因为无法把未来的成长性问题考量进去(高成长会反应在市值上)。
但是单单只考虑从便宜的角度来看,不考虑公司好坏体质等因素,这时使用这指标是没问题的。
企业价值倍数EV/EBIT、EV/EBITDA 快速重点整理
1. EV是企业价值,反应把整间公司买下来、还清负债并得到现金,所需的总成本。
2. EBIT是税前息前利润,意思是公司未扣除所得税、利息费用前的盈余。
3. EV/EBIT计算时盈余部分是税前息前净利,但有包含了折旧、摊销。概念跟市盈率类似。
4. EBITDA是税前息前折旧摊销前净利,计算时可以排除公司盈余受到大幅折旧摊销影响的状况,可以反应一些成长中企业更真实的状况。
5. EV/EBITDA算出来的数值,可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相对价值,概念也是跟市盈率类似。
6. EV/EBIT、EV/EBITDA数字越低代表越便宜,但越便宜是否比较好就需要搭配其他指标衡量。
发布于 2022-07-30 18:54
[来源]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548037054